红色领航,筑牢临床药学服务基石
支部创新“党建+药学服务”融合机制,将业务骨干发展为党员,将党员培养为学科带头人,激活队伍内生动力。设立党员先锋岗、组建“药健康”志愿服务队,年均开展合理用药科普活动50余场,惠及群众逾万人次。聚焦学科建设,以中药临床药学服务、药物临床综合评价、合理用药管控为发展方向,构建中西医协同体系,成功获批为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哨点医院,并制定《基于CHPS的药物性肝损伤主动监测操作手册》等3项行业标准,为患者用药安全筑起坚实防线。
深挖经典,擦亮院内制剂特色名片
秉持传承创新理念,支部党员深入挖掘经典名方,研发“疏肝健中颗粒”“调脏舒秘合剂”等特色中药制剂38种,其中25个品种纳入省级医保目录,13项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,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3项,年服务患者超100万人次,制剂成果
应用覆盖全省。创新推行“制剂-临床-评价”闭环管理模式,“茵陈降脂茶等3个制剂获评“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推广项目”,进一步彰显了医院院内制剂的独特优势。
科研教学,培育中医药发展新动能
组建“中药制剂创新研发团队”,创建“中医筋骨病市级重点实验室”搭建起高水平科研平台。近五年承担国家级课题1项,省市级课题20项,发表论文40余篇,科研成果丰硕。在人才培养上,联合高校培养硕博士研究生2名,培育国家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等10余名专业人才,构建“临床-科研-教学”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,推动临床药学学科入选市级重点专科,为医院药学事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。
薪火相传,守护中医药文化根脉
为传承和弘扬传统中医药技艺,支部创建“邓裕全老药工传承工作室”“张德明老药工工作室”“张明省中医药技能大师工作室”等4个工作室,聘请资深老药工担任导师,开展传帮带工作。其学术思想获得省级课题立项,整理《古法炮制手册》等文献5部,成功复原“九蒸九晒”“手工制丹”等濒危技艺20余项。4名药师获得省级中药炮制工技能大赛“二等奖”,让千年岐黄智慧在新时代焕发生机。
这份荣誉既是肯定更是鞭策。支部将以标杆创建为新起点,持续深化“党建+中医药创新”融合模式,聚力打造“产学研用”一体化发展新高地,为守护群众健康贡献更多中医智慧!
南充市中医医院 : 孔艳